首頁 >人文與社會科學 >歷史與傳記系列

近代台灣知識份子的軌跡:1920年~1945年的思想

  • 作者:張修慎
  • 編者:
  • 譯者:
  • 出版日期: 2015年06月25日
  • ISBN:9789866301759
  • 頁數:304
  • 庫存狀況:正常
  • 定價:NT$ 350 元
  • 優惠價: 95折 NT$ 333  
    廠商價: NT$ 350  
+加入購物車

內容簡介

「各位島民如果希望把臺灣島造成各位在世界中唯一的居所的話、應要自動圖謀文化的增進…要自覺臺灣不是總督府的臺灣、而是臺灣島民的臺灣。…」-摘自泉哲〈告臺灣島民〉,《臺灣青年》第一卷第一號。

 

1920年至1945年為東亞歷史最動盪的時期,也是臺灣青年至當時殖民宗主國日本接受新式教育返臺,在抗爭與接收之間擺盪,不斷尋求臺灣與自身定位的時期。本書從文學作品分析,擴展至社會史及政治文化史範圍,企以研究臺灣知識份子的思想轉變,重新審視在臺日重疊歷史的五十年間,歷史的事實與經驗給臺灣帶來的深刻影響。

 

作者身為一位臺日文學研究學者,廣閱中日文獻與史料,從中梳理臺日雙方歷史的脈絡,探討當時知識份子所指「臺灣文化論」本質,並討論「臺灣文化協會」舉辦的諸多文化活動,所帶動的社會轉變及引發效應。而《臺灣青年》、《臺灣》、《臺灣大眾時報》、《臺灣民報》、《民俗臺灣》等報刊文章亦反映了臺灣知識份子自我認同的困難處境,以及積極參與及表達自己思想的反應與改革的企盼。書中並從農民運動的發生,窺探社會主義與知識份子的關係;從多部大東亞共榮圈時期的文學作品,剖析其思想本質及鄉土意義。這些知識份子所接觸與創造的各種文化及社會面向,即為臺灣「近代化」的指標。

作者簡介

張修慎
.苗栗通霄人
.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
.京都教育大學東洋史學學士
.大阪大學大學院言語文化學碩士、博士

現任
.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

曾任
.文藻外語大學助理教授
.日本關西大學客座研究員
.京都產業大學客座研究員

專攻
.臺日近現代史
.臺日思想文化
.臺日政治思想
.日治時期台灣文學

目次

相關附件

下載 試閱檔 / 考題與解答下載教學投影片

同書系